【TechTarget中國原創】對於很多企業的開發團隊來說,轉向雲端也帶來了組織機構的技術障礙。開發管理者需要分類很多開源替代物,作為他們雲環境重新構架的考慮,這種環境要交付在內部或者網絡上的托管的「彈性」(高可擴展性)服務。此消息來源於「用開源為雲部署重新構架應用」的在線研討會。
Collabnet CEO Bill Potelli表示:「開源為雲環境提供許多必要元素,也為重新構架提供了解決方案。」重新構架的好處包括減少週期時間和運營成本,增加靈活性。
Black Duck軟件CEOTim Yeaton講到開源是「公共雲基礎架構的基礎」。他引證的例子包括Hadoop、Eucalyptus、Hyperic、deltaCloud、Open Stack和OpenECP。
Yeaton認為隨著應用開發轉移到多源環境,為轉移到雲利用最佳組件式必要的。重新構架要求企業結合使用開源和傳統技術。
當然也存在技術障礙。開源提倡者SpringSource前任領導Robert Bearden表示架構的挑戰之一就是新的雲環境要求可擴展的雲基礎設施和可擴展的數據平台。移動應用到雲環境中的一個策略就是通過集群高速緩存(像 Memcache)從數據中分離出應用。支持雲環境的項目包括deltaCloud、Eucalyptus和Open Stack。
開源是重要的雲開發元素
在IDC的一份聲明中,其應用生命週期管理&執行決策醒目總監Melinda-Carol Ballou說開源的低門檻和豐富資源標誌著上市時間的優勢,而且對於企業開發者來說是雲開發策略的重要元素。
轉移應用到雲環境達到了一種邏輯的願景,Bearden如是說道。它可以盡可能多或者少地需求,保持彈性的自然本質。從虛擬化遷移到私有雲意味著共享多個物理源,這些物理源可以從不同環境中提取出來。
Potelli對於雲系統中存在的挑戰也表示贊同,但是也表明多數情況下是已知的。
Potelli講到:「在設計雲時,確實存在挑戰。每一朵雲都有一點不同,因為計算機所使用的網絡和存儲多少有點區別。所有超重的基礎架構和軟件選擇都是有基礎設施提供的。雲目標設計的挑戰在於能夠理解每一朵雲的唯一性,然後能夠按照目標想法進行設計。」
儘管很容易測量雲計算究竟多快可以得到注意,但還是有一些運動出現了。此次網絡會議的主辦方Black Duck表示。Black Duck是一家開源軟件開發治理產品和服務的廠商,分析表明從2008年到2009年,與雲相關的項目中其用戶增長了70%。這些項目的總和接近五千萬行代碼。Black Duck的估計中,亞馬遜的EC2作為主流雲環境,隨後是微軟的Azure和谷歌的Apps Engine。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Linux有無好用的FTP-SERVER必須有GUI 管理
上個月主管要求因RD單位需要使用FTP Server 但必須使用linux ,且要使用GUI介面來管理
,一直沒空處理這個需求,前幾天找了一下,由於VSFTP 功能少的可憐 無法達到相同群組進入不同的目錄,Linux大概使用ProFTP 功能較強大,以下這個網站http://www.debianhelp.co.uk/proftpweb.htm
介紹多個工具滿足ProFTP達到GUI管理方式,不過由於許多需要使用MySQL 等...較為複雜,使用GAdmin-Proftpd 最為簡單, 我使用Ubuntu 9.0.4
1.指令 sudo apt-get install proftpd gproftpd 安裝
2.將使用者權限設好 (完全不會命列列 可由webmin 來管理)
3.將所要使用的目錄權限設好
4.打開Gadmin-ProFTP 匯入 設好的使用者
接著就可以使用這個介面管理FTP
,一直沒空處理這個需求,前幾天找了一下,由於VSFTP 功能少的可憐 無法達到相同群組進入不同的目錄,Linux大概使用ProFTP 功能較強大,以下這個網站http://www.debianhelp.co.uk/proftpweb.htm
介紹多個工具滿足ProFTP達到GUI管理方式,不過由於許多需要使用MySQL 等...較為複雜,使用GAdmin-Proftpd 最為簡單, 我使用Ubuntu 9.0.4
1.指令 sudo apt-get install proftpd gproftpd 安裝
2.將使用者權限設好 (完全不會命列列 可由webmin 來管理)
3.將所要使用的目錄權限設好
4.打開Gadmin-ProFTP 匯入 設好的使用者
接著就可以使用這個介面管理FTP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雲端API REST與 SOAP
雲端計算的API 層次
API 共有四種層次,開發者在每一層次關注的任務及資料結構不同。
層次 1 – 網絡:在這個層次,開發者直接撰寫網絡格式的要求,若服務以 REST
為基礎,開發者能創造適當的 HTTP 標頭資訊、建立要求內容、並開啟連結服務
的 HTTP,REST 服務回覆資料時,會附上 HTTP 回應碼,因為許多 REST 服務
很直接,故在這個層次撰寫程式碼時相對有效率。
若服務以 SOAP 為基礎,開發者建立 SOAP 信封、加上適當 SOAP 標頭,再將
資料內容加入主體,SOAP 服務回覆時,是以 SOAP 信封裝載要求結果,使用SOAP 服務時,必須分析信封內的 XML 內容,因此會使用較高層次的 API 來呼叫多數 SOAP 服務。
層次 2 – 特定語言工具箱:開發者在這個層次使用特定語言工具箱,以配合
SOAP 或 REST 的要求,雖然開發者仍專注於網絡內部的資料格式與結構,許多
細節已交由工具箱處理,例如處理回應程式碼、計算簽章等。
層次 3 – 特定服務工具箱:開發者使用較高層次的工具箱,並與特定服務配合,開
發者在此層次能夠專注於企業物件與企業程序,開發者若專注於組織相關的資料與
程序,而非網絡協定,效能會高出許多。
層次 4 – 非特定服務工具箱:這是最高層次的 API,開發者使用多重雲端運算供應
者的共同介面,和層次 3 相同,開發者專注於企業目標及企業程序,但與層次 3
不同的是,層次 4 開發者不需擔心雲端服務項目,使用非特定服務工具箱撰寫的
應用程式,應該不需更動或只更動一小部分,就能轉移至不同的雲端供應者
REST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是一種分散式的軟體架構風格 ,不是一種標準,也不是一種協定,是一種設計模式,一種風格。
概念來自於Roy Thomas Fielding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 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一文
Fielding認為,對於使用HTTP承載應用程序協議穿越防火牆,XML-RPC 和SOAP所採用的方式是「從根本上被誤導的概念。」它們所採用的方式違背了設立防火牆的概念,結果是,防火牆廠商為了保護系統需要偵察出所承載的協議。由於大多數SOAP應用程序使用HTTP都是為了穿越防火牆,因此,你可以發現REST與SOAP之間的衝突是從哪裡開始的。Fielding認為,如果你打算使用HTTP的話,就應該與充分利用HTTP本身的含義。
Fielding指出,使用且符合代表性狀態傳輸(REST)設計約束的 Web 上部署的組件,可以充分利用 Web 的有用特性,萬維網(World Wide Web)才能夠達到最佳的工作效果。可以這樣理解REST——當一個瀏覽器得到並且顯示構成HTML頁面的各個元素時,它正在獲取資源的當前狀態的表現形式。在Fielding的博士論文中,他列舉了REST風格的設計約束,並且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約束能夠充分利用Web 的有用特性,使其達到最佳狀態,以及這些約束的關鍵所在。同時,在論文中,他也包含了一些關於REST和某些目前的Web風格之間 「不符合」的討論,以及這些Web風格是如何導致設計無法利用Web特性的。
REST 把軟體視為 "資源"(Resource),以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定位資源所在處。資源的使用者則藉由 HTTP 協定中所定義的"方法"(method)操作資源。
同時在 HTTP 中,也定義了四種基本方法,即 GET, POST, PUT, DELETE,以上四種基本方法大致上對應了四種資料處理動作,即 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 REST
2.對資源的操作包括Create、Retrieve、Update和Delete資源,這些操作正好對應HTTP協議提供的POST、 GET、PUT和DELETE方法。
3.資源的表現形式則是XML或者HTML,取決於讀者是機器還是人
4.Web Service的Client端主要還是Web流覽器
REST的優點
1.可以利用緩存Cache來提高響應速度
2.通訊本身的無狀態性可以讓不同的伺服器的處理一系列請求中的不同請求,提高伺服器的擴展性
3.瀏覽器即可作為客戶端,簡化軟體需求
4.相對與其他疊加在HTTP協議之上的機制,REST的軟體依賴性更小
5.不需要額外的資源發現機制
6.在軟體技術演進中的長期的兼容性更好
RESTful
REST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的概念來自於 Roy Thomas Fielding 寫的一篇文章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 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 其概念結合了 HTTP 與 URL 兩種協定,以及如何運用於網路軟體架構設計。
以 URL 定位資源,根據 HTTP 內容指示操作動作與回應訊息。一個符合上述實作方式的網路服務,就稱之為 RESTful web service 。 有些文章則更進一步,將 ATOM 協定也加了進來,主要是看上 ATOM 格式的特點,將之運用於資源內容的更新工作。 有些 RESTful 文章還會強調要透過 HTTP Authorization 限制使用者存取資源的權限,而不是用表單加 Cookie。
什麼是SOAP?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是以XML為基礎的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與訊息交換機制,雖然支援多種通訊協定,不過一般仍以HTTP為主。1998年SOAP制定初期,微軟扮演主要的推手,並在1999年底推出SOAP 1.0版。2000年5月IBM與其他業者加入W3C,參與制定SOAP 1.1的規格,這對Web Services而言是意義相當重大的里程碑。由於IBM也是Java及J2EE規格制定的重要成員,它的參與代表Web Services規格不再由微軟單一廠商主導。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簡單對像訪問協議是在分散或分佈式的環境中交換信息的簡單的協議,是一個基於XML的協議,它包括四個部分:SOAP封裝(envelop),封裝定義了一個描述消息中的內容是什麼,是誰發送的,誰應當接受並處理它以及如何處理它們的框架;SOAP編碼規則(encoding rules),用於表示應用程序需要使用的數據類型的實例; SOAP RPC表示(RPC representation),表示遠程過程調用和應答的協定;SOAP綁定(binding),使用底層協議交換信息。
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Web 服務描述語言。在這之前,尚不存在一種機制,使一個業務能自動發現其預期夥伴提供的服務。而如今的電子商務需要一種解決方案來描述以下問題:
‧您的在線業務提供什麼服務?
‧您如何調用業務服務?
‧當用戶調用您的業務服務時,該業務服務需要他/她提供什麼信息?
‧用戶將如何提供這些必需信息?
‧服務將以什麼格式發送返回給用戶的信息?
在使用REST?
現在使用REST風格的站點包括Yahoo、flickr、del.icio.us API,Ebay和Amazon同時具有REST和SOAP接口。但在Amazon大約有85%的應用使用REST API,O』Reilly的CEO Tim O』Reilly 也認為開發人員喜歡更簡單的REST,他說在複雜的場合的確用soap更適合,但他更喜歡入門門檻較低的易被廣大用戶人群使用的REST。
在用使SOAP?
google的一些服務在使用SOAP,blogger還使用XML-RPC,還有很多的企業軟件也用SOAP.
一些REST & SOAP 整理優點
REST web services are:
•Lightweight - not a lot of extra xml markup
•Human Readable Results
•Easy to build - no toolkits required
SOAP also has some advantages:
•Easy to consume - sometimes
•Rigid - type checking, adheres to a contract
•Development tools
相關文章
http://www.runpc.com.tw/content/content.aspx?id=105324
http://cloud-gateway.sys-con.com/node/1233158/mobile
基於SOAP和WSDL的Web Services規範多而複雜,雖然它是標準的,但是用戶頭疼,學習曲線陡而長,應用構建時間長。簡單就是美,易用性是金。在java企業應用開發領域, EJB的沒落,Spring框架的興起和流行印證了這一規律。同樣,在SOA領域這一規律也已起作用,興起了另一種簡單的實現——REST,雖然它不是標準的。
其實REST和SOAP各有所長。REST簡單、易用,與互聯網思想一脈相承,核心思想是資源共享、面向資源的Web Services。而SOAP是廣為接受的標準,在互操作性方面,解決複雜的系統集成方面優勢明顯,其核心思想是面向活動的Web Services。
以前,REST和SOAP的爭論異常激烈。如google選擇SOAP;而Amazon 85%的web services應用採用REST,15%採用SOAP。
但慢慢地廠商變得越來越聰明,逐步擺脫理論上的爭論,看重實際的接受度。
API 共有四種層次,開發者在每一層次關注的任務及資料結構不同。
層次 1 – 網絡:在這個層次,開發者直接撰寫網絡格式的要求,若服務以 REST
為基礎,開發者能創造適當的 HTTP 標頭資訊、建立要求內容、並開啟連結服務
的 HTTP,REST 服務回覆資料時,會附上 HTTP 回應碼,因為許多 REST 服務
很直接,故在這個層次撰寫程式碼時相對有效率。
若服務以 SOAP 為基礎,開發者建立 SOAP 信封、加上適當 SOAP 標頭,再將
資料內容加入主體,SOAP 服務回覆時,是以 SOAP 信封裝載要求結果,使用SOAP 服務時,必須分析信封內的 XML 內容,因此會使用較高層次的 API 來呼叫多數 SOAP 服務。
層次 2 – 特定語言工具箱:開發者在這個層次使用特定語言工具箱,以配合
SOAP 或 REST 的要求,雖然開發者仍專注於網絡內部的資料格式與結構,許多
細節已交由工具箱處理,例如處理回應程式碼、計算簽章等。
層次 3 – 特定服務工具箱:開發者使用較高層次的工具箱,並與特定服務配合,開
發者在此層次能夠專注於企業物件與企業程序,開發者若專注於組織相關的資料與
程序,而非網絡協定,效能會高出許多。
層次 4 – 非特定服務工具箱:這是最高層次的 API,開發者使用多重雲端運算供應
者的共同介面,和層次 3 相同,開發者專注於企業目標及企業程序,但與層次 3
不同的是,層次 4 開發者不需擔心雲端服務項目,使用非特定服務工具箱撰寫的
應用程式,應該不需更動或只更動一小部分,就能轉移至不同的雲端供應者
REST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是一種分散式的軟體架構風格 ,不是一種標準,也不是一種協定,是一種設計模式,一種風格。
概念來自於Roy Thomas Fielding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 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一文
Fielding認為,對於使用HTTP承載應用程序協議穿越防火牆,XML-RPC 和SOAP所採用的方式是「從根本上被誤導的概念。」它們所採用的方式違背了設立防火牆的概念,結果是,防火牆廠商為了保護系統需要偵察出所承載的協議。由於大多數SOAP應用程序使用HTTP都是為了穿越防火牆,因此,你可以發現REST與SOAP之間的衝突是從哪裡開始的。Fielding認為,如果你打算使用HTTP的話,就應該與充分利用HTTP本身的含義。
Fielding指出,使用且符合代表性狀態傳輸(REST)設計約束的 Web 上部署的組件,可以充分利用 Web 的有用特性,萬維網(World Wide Web)才能夠達到最佳的工作效果。可以這樣理解REST——當一個瀏覽器得到並且顯示構成HTML頁面的各個元素時,它正在獲取資源的當前狀態的表現形式。在Fielding的博士論文中,他列舉了REST風格的設計約束,並且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約束能夠充分利用Web 的有用特性,使其達到最佳狀態,以及這些約束的關鍵所在。同時,在論文中,他也包含了一些關於REST和某些目前的Web風格之間 「不符合」的討論,以及這些Web風格是如何導致設計無法利用Web特性的。
REST 把軟體視為 "資源"(Resource),以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定位資源所在處。資源的使用者則藉由 HTTP 協定中所定義的"方法"(method)操作資源。
同時在 HTTP 中,也定義了四種基本方法,即 GET, POST, PUT, DELETE,以上四種基本方法大致上對應了四種資料處理動作,即 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 REST
REST 特點如下
1.資源是由URI來指定。2.對資源的操作包括Create、Retrieve、Update和Delete資源,這些操作正好對應HTTP協議提供的POST、 GET、PUT和DELETE方法。
3.資源的表現形式則是XML或者HTML,取決於讀者是機器還是人
4.Web Service的Client端主要還是Web流覽器
REST的優點
1.可以利用緩存Cache來提高響應速度
2.通訊本身的無狀態性可以讓不同的伺服器的處理一系列請求中的不同請求,提高伺服器的擴展性
3.瀏覽器即可作為客戶端,簡化軟體需求
4.相對與其他疊加在HTTP協議之上的機制,REST的軟體依賴性更小
5.不需要額外的資源發現機制
6.在軟體技術演進中的長期的兼容性更好
RESTful
REST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的概念來自於 Roy Thomas Fielding 寫的一篇文章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 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 其概念結合了 HTTP 與 URL 兩種協定,以及如何運用於網路軟體架構設計。
以 URL 定位資源,根據 HTTP 內容指示操作動作與回應訊息。一個符合上述實作方式的網路服務,就稱之為 RESTful web service 。 有些文章則更進一步,將 ATOM 協定也加了進來,主要是看上 ATOM 格式的特點,將之運用於資源內容的更新工作。 有些 RESTful 文章還會強調要透過 HTTP Authorization 限制使用者存取資源的權限,而不是用表單加 Cookie。
什麼是SOAP?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是以XML為基礎的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與訊息交換機制,雖然支援多種通訊協定,不過一般仍以HTTP為主。1998年SOAP制定初期,微軟扮演主要的推手,並在1999年底推出SOAP 1.0版。2000年5月IBM與其他業者加入W3C,參與制定SOAP 1.1的規格,這對Web Services而言是意義相當重大的里程碑。由於IBM也是Java及J2EE規格制定的重要成員,它的參與代表Web Services規格不再由微軟單一廠商主導。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簡單對像訪問協議是在分散或分佈式的環境中交換信息的簡單的協議,是一個基於XML的協議,它包括四個部分:SOAP封裝(envelop),封裝定義了一個描述消息中的內容是什麼,是誰發送的,誰應當接受並處理它以及如何處理它們的框架;SOAP編碼規則(encoding rules),用於表示應用程序需要使用的數據類型的實例; SOAP RPC表示(RPC representation),表示遠程過程調用和應答的協定;SOAP綁定(binding),使用底層協議交換信息。
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Web 服務描述語言。在這之前,尚不存在一種機制,使一個業務能自動發現其預期夥伴提供的服務。而如今的電子商務需要一種解決方案來描述以下問題:
‧您的在線業務提供什麼服務?
‧您如何調用業務服務?
‧當用戶調用您的業務服務時,該業務服務需要他/她提供什麼信息?
‧用戶將如何提供這些必需信息?
‧服務將以什麼格式發送返回給用戶的信息?
在使用REST?
現在使用REST風格的站點包括Yahoo、flickr、del.icio.us API,Ebay和Amazon同時具有REST和SOAP接口。但在Amazon大約有85%的應用使用REST API,O』Reilly的CEO Tim O』Reilly 也認為開發人員喜歡更簡單的REST,他說在複雜的場合的確用soap更適合,但他更喜歡入門門檻較低的易被廣大用戶人群使用的REST。
在用使SOAP?
google的一些服務在使用SOAP,blogger還使用XML-RPC,還有很多的企業軟件也用SOAP.
一些REST & SOAP 整理優點
REST web services are:
•Lightweight - not a lot of extra xml markup
•Human Readable Results
•Easy to build - no toolkits required
SOAP also has some advantages:
•Easy to consume - sometimes
•Rigid - type checking, adheres to a contract
•Development tools
相關文章
http://www.runpc.com.tw/content/content.aspx?id=105324
http://cloud-gateway.sys-con.com/node/1233158/mobile
基於SOAP和WSDL的Web Services規範多而複雜,雖然它是標準的,但是用戶頭疼,學習曲線陡而長,應用構建時間長。簡單就是美,易用性是金。在java企業應用開發領域, EJB的沒落,Spring框架的興起和流行印證了這一規律。同樣,在SOA領域這一規律也已起作用,興起了另一種簡單的實現——REST,雖然它不是標準的。
其實REST和SOAP各有所長。REST簡單、易用,與互聯網思想一脈相承,核心思想是資源共享、面向資源的Web Services。而SOAP是廣為接受的標準,在互操作性方面,解決複雜的系統集成方面優勢明顯,其核心思想是面向活動的Web Services。
以前,REST和SOAP的爭論異常激烈。如google選擇SOAP;而Amazon 85%的web services應用採用REST,15%採用SOAP。
但慢慢地廠商變得越來越聰明,逐步擺脫理論上的爭論,看重實際的接受度。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Open-Source for Cloud Server
雲端計算的服務可以分為三種型態
第一種為軟體式服務(Software-as-a-service, SAAS),服務商可以在雲端的基礎建設中提供軟體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是由軟體供應商進行維護與管理的。使用者不需要擁有自我的程式,只要依據需求付費
1.EyeOS
這是個網站引擎,提供仿若平常電腦的桌面環境。實地登入架好的eyeOS網站一看,在預設的桌布上,一角落有 登出按鈕與小時鐘,另一角落有垃圾回收桶,下半部有一排類Mac OSX風格的啟動列,其內有預設常用的程式,此外 如果用Mozilla系(Mozilla、Firefox、netscape等)的網頁瀏覽器的話,關閉「瀏覽工具列」,可以達到完全的全螢幕, eyeOS看起來就會變成像是完整的作業系統。使用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
第二種為平台式服務(Platform-as-a-service, PAAS),PSSA 可以讓使用者使用程式語言或工具來運用雲端供應商所提供的程式服務與雲端設備,也就是使用者可以更該所需要服務的需求與程式碼而不用負軟體與硬體的管理責任。
第三種為(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IAAS),主要建立在虛擬機器上,可以
提供使用者所想要開發的環境,而不用花費金錢購買軟硬體、使用者只需要花費使用的成本就可以透過網路使用雲端的各種軟體及硬體資源來達到其需求。
目前
Open-Source 方面介紹一些system
1.EyeOS
這是個網站引擎,提供仿若平常電腦的桌面環境。實地登入架好的eyeOS網站一看,在預設的桌布上,一角落有 登出按鈕與小時鐘,另一角落有垃圾回收桶,下半部有一排類Mac OSX風格的啟動列,其內有預設常用的程式,此外 如果用Mozilla系(Mozilla、Firefox、netscape等)的網頁瀏覽器的話,關閉「瀏覽工具列」,可以達到完全的全螢幕, eyeOS看起來就會變成像是完整的作業系統。使用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
eyeOS有其自有的軟體套件規格,裝好的第三方軟體套件,會出現在 eyeApps選項裏面。
其實不只有 PC、也可以是手機(eyeOS有手機版的入口)PDA、甚至電視遊樂器
http://eyeos.org/index.php?p=whatiseyeos_feature
其實不只有 PC、也可以是手機(eyeOS有手機版的入口)PDA、甚至電視遊樂器
http://eyeos.org/index.php?p=whatiseyeos_feature
2. Nimbus
這是一套建立IAAS open-source API 目前很少有資料
http://www.nimbusproject.org/
3.eucalyptus systems
Ubuntu Server 9.1 其中整合了 Eucalyptus 雲端 APIs。原是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研究專案,目前已轉由Eucalyptus System這間公司負責維護, 目的是讓使用者可以打造自己的 打造自己的EC2 ,EC2特色是相容於 Amazon EC2 既有的用戶端介面
這是一套建立IAAS open-source API 目前很少有資料
http://www.nimbusproject.org/
3.eucalyptus systems
Ubuntu Server 9.1 其中整合了 Eucalyptus 雲端 APIs。原是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研究專案,目前已轉由Eucalyptus System這間公司負責維護, 目的是讓使用者可以打造自己的 打造自己的EC2 ,EC2特色是相容於 Amazon EC2 既有的用戶端介面
管理者手冊 http://open.eucalyptus.com/wiki/EucalyptusAdvanced_v1.6
4.OpenNebula
是一個開源工具包,輕鬆地建立任何類型的雲: 私雲, 公雲 和 混合雲。 OpenNebula 已被設計為集成與任何網絡和存儲解決方案等,以符合任何現有的數據中心。隨著 OpenNebula 你可以改變你的數據中心成為一個靈活和敏捷的虛擬基礎設施的動態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的服務的工作量
根據國網中心相關資料 其優勢是Ubuntu 9.04 已經收錄 OpenNebula 的套件• 缺點:需下指令來進行虛擬機器的遷徙(migration)。
http://www.opennebula.org
是一個開源工具包,輕鬆地建立任何類型的雲: 私雲, 公雲 和 混合雲。 OpenNebula 已被設計為集成與任何網絡和存儲解決方案等,以符合任何現有的數據中心。隨著 OpenNebula 你可以改變你的數據中心成為一個靈活和敏捷的虛擬基礎設施的動態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的服務的工作量
根據國網中心相關資料 其優勢是Ubuntu 9.04 已經收錄 OpenNebula 的套件• 缺點:需下指令來進行虛擬機器的遷徙(migration)。
http://www.opennebula.org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opengazer
1.Download Opengazer http://www.inference.phy.cam.ac.uk/opengazer/
2.安裝要求 A. vxl >= 1.5.1 http://vxl.sourceforge.net/
先安裝cmake sudo apt-get install cmake
B.opencv >= 0.9.7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opencvlibrary檢查所需 apt-cache search opencv 再安裝
C.gtkmm-2.4 >= 2.8.0 http://www.gtkmm.org/
sudo apt-get install libgtkmm-2.4-dev
D.cairomm-1.0 >= 0.6.0 http://cairographics.org/cairomm/
sudo apt-get install libcairo2-dev
E.boost >= 1.32.0 http://www.boost.org/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ITU Gaze Tracker
這套軟體雖是open-source 其要求如下
OS :indows XP with Service Pack 2
.NET Framework 3.5 SP1
A webcam or videocamera with nightvision and infrared illumination (check supported hardware)
A fairly decent computer
http://www.gazegroup.org/downloads/23-gazetracker/
ITU Gaze Tracker Forun 論壇
http://www.gazegroup.org/forum/
OS :indows XP with Service Pack 2
.NET Framework 3.5 SP1
A webcam or videocamera with nightvision and infrared illumination (check supported hardware)
A fairly decent computer
http://www.gazegroup.org/downloads/23-gazetracker/
ITU Gaze Tracker Forun 論壇
http://www.gazegroup.org/forum/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如何利用Video4Linux抓取WebCam數據-資料
Video4Linux是Linux下用於獲取視頻和 音頻數據的API接口,在這篇文章中,著重闡述如何利用Video4Linux獲取攝像頭數據,以實現連續影像的播放。
1. 攝像頭的安裝 在Linux下常用的攝像頭驅動是spca5xx, 這是一個通用驅動,讀者可以在以下網站下到這個驅動http://mxhaard.free.fr/download.html。
這個網站還給出了這款驅動支持的攝像頭的種類。另外,ov511芯片直接就支持Linux,使用者款 芯片的攝像頭有網眼V2000。我使用的是網眼V2000的攝像頭,和Z-Star 301p+現代7131R芯片的攝像頭。後一種需要spca5xx的驅動。關於spca5xx的安裝方法,網上有很多介紹,這裡 就不說了。
2. 攝像頭的調試 安裝好攝像頭後,為了測試攝像頭能否正常工作,可以用 一下軟件。比較著名的是xawtv,在網上搜以下可以下載到。安裝好後,打開xawtv則可以調試攝像頭。
3. Video4Linux 編程獲取數據 現有的video4linux有兩個版本,v4l和 v4l2。
本文主要是關於v4l的編程。利用v4l API獲取視頻圖像一般有以下幾步:
a> 打開設備
b> 設置設備的屬性,比如圖像的亮度,對比度等等
c> 設定傳輸格式和傳輸方式
d> 開始傳輸數據,一般是一個循環,用以連續的傳輸數據
e> 關閉設備
下面具體介紹v4l編程的過程。首先指出,在video4linux編程時要包含頭文 件,其中包含了video4linux的數據結構和函數定義。
1)v4l的數據結構 在video4linux API中定義瞭如下數據結構,詳細的數據結構定義可以參考v4l API的文檔,這裡就編程中經常使用的數據結構作出說明。
1. 攝像頭的安裝 在Linux下常用的攝像頭驅動是spca5xx, 這是一個通用驅動,讀者可以在以下網站下到這個驅動http://mxhaard.free.fr/download.html。
這個網站還給出了這款驅動支持的攝像頭的種類。另外,ov511芯片直接就支持Linux,使用者款 芯片的攝像頭有網眼V2000。我使用的是網眼V2000的攝像頭,和Z-Star 301p+現代7131R芯片的攝像頭。後一種需要spca5xx的驅動。關於spca5xx的安裝方法,網上有很多介紹,這裡 就不說了。
2. 攝像頭的調試 安裝好攝像頭後,為了測試攝像頭能否正常工作,可以用 一下軟件。比較著名的是xawtv,在網上搜以下可以下載到。安裝好後,打開xawtv則可以調試攝像頭。
3. Video4Linux 編程獲取數據 現有的video4linux有兩個版本,v4l和 v4l2。
本文主要是關於v4l的編程。利用v4l API獲取視頻圖像一般有以下幾步:
a> 打開設備
b> 設置設備的屬性,比如圖像的亮度,對比度等等
c> 設定傳輸格式和傳輸方式
d> 開始傳輸數據,一般是一個循環,用以連續的傳輸數據
e> 關閉設備
下面具體介紹v4l編程的過程。首先指出,在video4linux編程時要包含頭文 件,其中包含了video4linux的數據結構和函數定義。
1)v4l的數據結構 在video4linux API中定義瞭如下數據結構,詳細的數據結構定義可以參考v4l API的文檔,這裡就編程中經常使用的數據結構作出說明。
訂閱:
文章 (Atom)